首 页 >> 海外联谊 >> 乡音乡情 >> 稿件

心中不变的祖国情结

2008-06-24 11:10  来源:《365-588.com》2008年第2期  作者:赵敏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怀着理想去美国留学,学的是最热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90年代中期,正是美国的IT行业大踏步往前发展的时候,我在底特律的汽车公司任职资深ORACLE数据库管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大型数据库管理方面的工作。当时能从事这份职业的人非常少,这是一份在美国都有许多人羡慕的工作,中国人更是寥寥无几。每次当我参加高档聚会,经常听见外国人在身后小声议论:“这是中国人赵敏。”

  每当此时,我都会油然而生一种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我在美国读书、工作共十三年,其中在底特律工作和生活的时间比较长。底特律是一个以生产汽车为主的工业城市,每年元旦,底特律会展中心都会举办一次大规模汽车展。有一年,我也参加了车展,当我走上去欣赏展会上一辆敞篷奔驰的时候,从另外一道门也上来了一名参观者。他突然问我:“您是日本人吗?”

  我说:“不是,我是中国人。”

  然后,他又问我:“这个展馆里有你们国家制造的汽车吗?”

  那句话分明暗含着歧视和挑衅,我只能回答说:“暂时没有,但是以后一定会有。”

  这件事情给我的感触特别深,也让我的心特别痛。这种感觉就像自己的家里特别贫穷,但这种贫穷却又被别人以看不起的口吻说出来。我相信这种感觉许多人也都有过,你想要辩解却又说不出什么证据,唯一能做的只是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情况。当时,我就想,真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有力量为中国的改变做一些事。

  后来,有许多人都问过我同样的问题:“您回国创业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吗?”

  每次我都斩钉截铁地回答:“是!”

  说到祖国情结,可能身在国内的有些人会觉得空洞而又理想化,但相信每一个身在异乡的人都能体会到每时每刻浓浓的乡思。我的年迈双亲、兄弟姐妹、亲朋好友都在国内,这一片土地是我从小长大的土地,从5000年的文化传承到简单的吃穿习惯,这一切都早已经渗透进我的血液,永远抹不去,忘不掉。

  我认为我之所以决心回国来重新创业,原因有三,第一是因为这里是我的根,其次,是我希望能为祖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第三是想结合国内的情况,利用自己的技能和人脉,创一番自己的事业。尽管我完全可以在外资大公司谋一个高层职位,但我觉得那样意义不是很大,而且跟在国外没有太大区别。当了解到国内的IT业界现状以及我们和北美的差距,看到我国的高端IT从业人员的缺失,我觉得国内一定会有我的用武之地。

  因为离开祖国时间比较长,刚刚回来时还真有点不适应。记得那些天里,我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其余的时间大多在看电视。通过电视节目,我不断吸取着从小耳濡目染但又久违了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同时也看到了祖国这么多年来让炎黄子孙为之自豪的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虽然我磨拳擦掌,跃跃欲试,但到底该从事什么行当呢?最初我和同伴们选择做项目开发,经过了解后,发现国内做高端的开发工作还很不成熟,我觉得做IT高端培训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IT和网络化管理涉及到人们所能接触到的生活的各个层面,但这方面高端人才的不足却是个不争的事实。同时,国内的IT培训业务才刚刚起步,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培训几乎等于零。我们一起回国的六个人,在国外都有很丰富很全面的实践以及教学经验,如能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更多国内的同行,岂不是比自己亲自去做编程更有意义?

  由此,我们确定了四个业务开展方向,并着手进行了前期准备活动。2003年,我们的培训公司正式挂牌运作。到目前,经过我们培训的学员有2000多人,在校学员还有1500余人,毕业学员均从事与IT相关的行当,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了骨干作用。

  在海外漂泊了十三年,当理想终于逐渐实现的时候,我怎能不满足,怎能不自豪?每当工作中遇到阻力或者矛盾而有所懈怠,只要一想起自己回国的初衷,想起那些从培训公司走出去的IT人才,我心里又会充满力量。任何阻力和矛盾都是暂时的,挺过去,将会是一片海阔天空。

  我衷心希望,依靠自己的才智,依靠和同伴们的共同努力,能为祖国的发展和腾飞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