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海外联谊 >> 乡音乡情 >> 稿件

家书里的女儿情

2008-06-26 10:59  来源:《365-588.com》2008年第3期  作者:程海麟  

  为了给被誉为“核子物理女皇”吴健雄的一位近亲整理撰写回忆录,我有幸得以研读吴健雄写给双亲和胞弟的百余封珍贵家书。为什么说它“珍贵”?记得1997年2月16日吴健雄逝世后,杨振宁博士为缅怀这位献身物理科学一生的科学家,写了篇《追念吴健雄》,文中说:在1983年“7月9日收到她一封信,字迹雄健清秀,是我私人信件中最重要的一页”。诚然,自进入电脑时代,用书信方式通讯已日见式微,科学家们比常人更习惯用电脑传递信息,书写信件更为难得。吴健雄有一次在飞机上总算写完了一封怀念好友去世的信,她在信末写了一段:“我知道一旦我回到家,将立即回去工作,那么在贝鲁特许诺的这封信,将永远不可能完成。”

  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逐封细读这百余封自上世纪5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写的家书时,不禁想:她要匀出多少宝贵时间来写呀!而据家属说,这还只是一部分。

  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是一位非常孝顺父母的女儿。这百余家信中除有特殊事件外,几乎封封都要询及“寄汇家用款收到否”,同时还承诺:每周都要写封请安信。但在1956年的5月30日信中,一开头就写:“这次汇款又迟,心中焦急万分,知道家中盼望着这津贴补助家用,实在抱歉……我答应每星期给您们一封信,以赎此次多久不给您们信的罪过好吗?”真是柔情如水的女儿心充溢于笔端纸背间。其实这段时间为了验证李政道和杨振宁“宇称不守恒定律”,每天从早到夜晚工作在实验室。没有假日,没有宴会,甚至连亲亲儿子的温馨也只能交给丈夫去体验。但是她从不在家书中用工作忙来作解释。尽管她以深邃的思考和坚强的毅力推进了震撼科学界的“宇称不守恒定律”这一场革命,但在父母面前,仍然是个娴雅柔情的娇女儿。这让我们读到了那么多似裹着蜜汁倾诉悄悄话的家书。

  吴健雄不仅在平时,就在历次国家级和国际级授奖仪礼场合,她都穿着中式旗袍,这已是融合于她形象而众所周知的了。但是读了她的信,才知道,那时在美国是买不到旗袍的,这也是服装师不会裁制的衣服。二战发生后,与双亲通讯都很难,所以它们不可能从大陆捎去。而在1952年5月3日,她在“双亲大人膝下敬禀者”的家书中,兴高彩烈地以“欢喜欲狂”这样的形容词,向父母倾诉说:“一个月前有一位许太太来探望我,后来她写信给她香港友人替我做三件旗袍,昨天都寄到了,非常满意,使我欢喜欲狂……”你能想到1944年在美国参加“曼哈顿计划”,为制造原子弹作出关键性贡献的大科学家,在40岁的时候,会对几件旗袍如此“欢喜欲狂”吗?这不是失态,而是小女儿在父母膝下悄悄倾诉的女儿情。

  世界最著名的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说过:“中国人还是中国人,只是有了世界的眼光”。说得好极了,吴健雄有了世界的眼光,但她骨子里就是一个中国人。内心有强烈的中国情怀。她在信中告诉双亲,在她客厅里悬挂的是仇十洲的《龙井山图》,有次在图书馆偶然查到仇十洲原来还是她家的老同乡太仓人,连忙在信中告知双亲。还有齐白石老人的“墨虾”也是她的最爱……对旗袍,她说过是中国妇女穿的礼服,更是“祖国的符号”,说它寄托着她的深深的爱国情和浓浓的思乡意是毫不为过的。笔者正在翻阅的,她的母校“东南大学”(即原来的国立中央大学)所编《吴健雄·献身物理科学的一生》纪念册里,有众多记录她一生的图片,看到她在接受“美国总统奖章”“美国国家科学奖章”以及荣任美国物理学会主席等重要时刻,她都身着旗袍;从1973年起多次回到中国受到领导人的接见,也都身穿旗袍,所不同的是回到祖国她喜欢穿缀印了蓝色小花或格子的纯白底旗袍,也许她认为穿了更显清纯、典雅和端庄吧。正像她对为写传记的作家江才健说过的:“穿着旗袍代表对中国一颗永远未忘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