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海外联谊 >> 乡音乡情 >> 稿件

悠悠赤子心 拳拳和统情

2010-04-08 16:58  来源:致公党宝山区支部  作者:汪义生 华宜 何思远  

image

董拔萃(左二)作者:汪义生(中),华宜(右一),何思远(左一)

  对菲华文化名人董拔萃,我们虽未曾谋面,却心仪已久。我们拜读过他的家乡——福建石狮市为他编辑出版的《诗词集》和两部台湾问题时评集《点击台海》。他的时评观点鲜明,文风犀利,摆事实,讲道理,富于逻辑性,有很强的说服力。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位职业政论家,其实不然,他的职业是商人,写台湾问题的评论,是他商余所为。

  听石狮的文友蔡友谋说,董拔萃,名如其人,的确是位出类拔萃之人,他写得一手好诗词,在书法方面造诣也很深,他的诗词和书法作品多次在国际性赛事上参展、获奖。董拔萃之所以出名,主要还在于他写的台湾问题的政论、时评。从上世纪初开始他在海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这类文章,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一写就是近十年,迄今笔耕不辍,愈战愈勇,累计已发表三百篇左右。他现在担任菲律宾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秘书长、美国华盛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高级顾问。在中国大陆的各大媒体,董拔萃的名字出现的频率相当高,美国华盛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网站上还开设了“董拔萃专栏”。

  我们一行三人访问菲律宾,行色匆匆,在离开菲律宾的前一天晚上能约董拔萃一聚,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会面地点是在马尼拉王彬街的一家餐馆。董拔萃穿着一身简朴的工装赶来,他中等身材,目光炯炯有神,与他握手时感觉他手上很有力。听文友蔡友谋说,董拔萃经营一家贸易公司维持生计,生意做得不大,但打理那些业务也够他忙的。他研究台湾问题可以说是放弃了商余所有的休闲、娱乐时间,连他喜爱的诗词和书法也只能割爱了。他写台湾问题研究文章,不是出于兴趣爱好,而是出于自己意识到的一种使命和责任。

  董拔萃取出一本厚厚的书稿递给我们,那是《点击台海》第三集的清样,收入了他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在海内外各大媒体发表的六七十篇关于台海形势的评析文章,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作者的执着与毅力,令人钦佩。

  难得遇到这样一位海外台湾问题研究专家,我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向他请教。“如今,岛内执政的国民党承认‘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对海峡两岸关系前景,是否可以抱以乐观态度?”我们提的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大陆同胞普遍存在的想法,大家看到从2008年6月以来,台湾岛内的“台独”政权终结后,两岸关系步入了和平发展的轨道,台海局势得到缓和,两岸三通全面实现,两岸民众的交流、交往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于是,都大大松了一口气。

  董拔萃谈了他的看法,他认为,这种过分乐观的态度是有害的,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岛内的分裂势力人还在,心不死,他们仍然顽固坚持“台独”分裂路线,阻碍两岸关系的发展,破坏中国的统一大业。外国反华势力也不愿看到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他们正加强对大陆的钳制、围堵。台海局势依然十分严峻,暗流涌动,而且发展趋势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战争的阴影并未消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依然面临“台独”分裂势力及外国反华势力的严重威胁。

  董拔萃那深入而精辟的分析,使我们感到,“台海无战事”的麻痹思想要不得!他那强烈的忧患意识感染了我们,使我们深刻意识到:应当一如既往地关注祖国和平统一前景,高度警惕‘台独’势力的危害性。

  董拔萃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反独促统”事业,乐此不疲,是什么因素促使他这样做的?

  面对我们的提问,董拔萃思考了片刻,说:“小时候在学校读书时,曹植的那首‘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同根、同源,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既然是同根生的一家人,为何要同室操戈呢?长大以后,孙中山先生的告诫我也铭记心间,‘统一是全中国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中国人民便幸福;不能统一,便是受苦’。今天,台湾问题已成为决定中华民族未来命运的重大问题,所有炎黄子孙都不能对此等闲视之。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要在新世纪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实现大一统,发挥五千年文明所沉淀下来的非凡的凝聚力,才能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停了停,董拔萃又深情地说道:“推动中国完全统一,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不停止,我们就一刻不能松懈。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千千万万炎黄子孙凝聚起来的‘反独促统’力量是不可战胜的。我能投身于这样一项事业,感到很光荣、很幸运。我觉得,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从中得到了体现。”这一番发自肺腑的话语,使我们很受感动。

  不知不觉夜已深了,董拔萃起身告辞,他还要回去以菲律宾中国洪门致公党总部的名义起草一篇题为《“反独促统”是历史赋予海外洪门组织的神圣使命》的文稿。我们依依不舍地与他握手道别。此时的王彬街已是灯火阑珊,从马尼拉湾吹来的海风掀动着他的衣襟。我们目送他的身影融入夜色之中,心中充满了敬意。